青岛培训 培训新闻 医考成功的阶梯(临床),大连医考;大连临床医学考试;大连医学培训学校

医考成功的阶梯(临床),大连医考;大连临床医学考试;大连医学培训学校

资格考试 大连金英杰医学考试培训中心 2017-05-27 16:32:21 264浏览

相关标签: 资格考试

  一、命题的基本规律

 
医学考试虽然命题范围广泛,但命题规律还是是比较明显的。世界上任何一个成熟的考试、一个持续不断的考试,累积若干年后都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的出现,不仅源于成熟的考试会因为考查对象、知识点固定而固定下命题的题型和风格,而且也会使考查的难度稳定下来,更重要的是命题重点会保持稳定。医学考试的规律集中表现为三点:重者恒重、新增必考,答案绝对,综合运用。
 
重者恒重:即重要的知识点永远都是重要的。依据医学考试的大纲及历年真题,不同科目(系统)之间分量不同;同一科目(系统)之内不同知识点之间重要性也是不同。准备应对考试,必须分清考点的主次,抓主要矛盾。医学考试大纲虽然也可能会出现一些调整,但还是以“五年一次大调,每年一次小调”的规律进行着,所以依旧可以依据往年的大纲及历年考试真题来推断今年的命题重点及命题规律,同时关注每年的一次小调,即新增必考。
 
新增必考:新增加的考点一般都会在当年考察,即使当年不考也会在接下来的年份予以考察。因此,对新增考点必须重视。但需要指出的是,新增考点的考察都相对简单,理解记忆即可,不会做过多的知识延伸,很多时候都是该知识点的简单记忆考查。在这里,新增的考点也是考生成绩提高的增长点,因为新增考点本身容易把握,同时出题表浅,基本无难度,所以是容易得分的一部分。
 
答案绝对:医学考试有一条基本原则是:答案是绝对的、唯一的,没有灰色地带、没有模棱两可的。简单的说,由于题型是选择题,加上是基本的资格考试,题目的答案是肯定是唯一的,而且都是最典型的情况,千万不要把题目想得很深奥,也不要把它想到像临床实际情况那么多样性和复杂性。例如,主诉是“低热、盗汗、咳嗽2个月”,对应的诊断一定是“肺结核”,体征是“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就一定是“二尖瓣狭窄”,没有“可能是....情况”的,因为考试就是考试,为了公平公正和简易评分,答案不可能有灰色地带。所以要正确看待考题,做出正确分析。
 
综合运用:是指不同科目(系统)之间,或同一科目(系统)的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这一规律首先体现在B型、A3型或A4型选择题上,更体现在病例分析上。所以在此处,我想提醒考生必须重视病例分析。这类题是对综合知识运用的考察。
 
从我总结的多年考生应试情况看,造成病例分析题应试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如下情况:首先,考生不能弄清楚病例分析题题干中所要考察的精髓题干,找不到分析试题的切入点,读完题目后,大脑即一片混乱。其次,虽看懂了题目,但不知如何下笔回答题目中所设的提问,深恐一写就错;好不容易下决心提笔作答,但一写就多,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得要领,费力又不讨好。再次,能够下笔作答各个问题,但很快发现自己的观点前后矛盾,分析题目的思路颇不统一。于是超紧涂抹重写,一阵子忙乱下来,卷面上箭头满天飞,卷面效果一塌糊涂,十分难看,从而影响卷面分数。最后,对题目中所涉及的一个典型疾病特征拿不准,而这一关键性问题又决定着其他问题的作答,心中着急不已,而又束手无策。把过多精力浪费在思考、犹豫以及反复涂改上,最后往往时间不够,只好匆忙间作出取舍,草草应付,自然难得高分。以上作答病例分析题的各种窘相,可能所有的考生都或多或少地遭遇过。造成以上各种情形的原因,固然有相关知识点掌握不牢等因素在作怪,但更多的在于应试病例分析题的经验严重不足,作答病例分析题的方法有所不妥。我认为,应在考前多做病例分析的练习题,巩固已掌握的常考的典型病例、澄清相关疾病易混淆点,对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以积累作答病例分析题的经验、掌握基本的做题技巧,培养正确的做题方法、养成分析病例题的正确思路,是非常关键的。而养成一套自己的答题思路,正是提高病例分析题得分的重要因素。
 
这里要强调的是,在平时练习中,一定要亲自动笔写出答案,而非在头脑中形成抽象、模糊、大致答案后即急于翻看正确答案。许多考生在医考考场上作答时对曾做过或看到类似考题依然不知如何作答,不知该从何下手,这就是平常不勤于动手写答案,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所致。本书反复强调的作答经验与方法,都是在平时事必躬亲、勤于练笔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二、基本的复习策略
 
临床考试要求考生掌握的内容太多。据统计,医学考试为笔试与技能操作两部分,其中笔试部分又分为基础、预防、人文、专业及实践综合五大类,涵盖科目(系统)23种,考察疾病多达一百余种。面对如此多的内容,哪些是重要的,考生又应如何取舍?
 
医考不是简单的能力比赛,而更像是一场时间的竞争。众所周知,只靠原来上学时记住的基础知识和现在拥有的临床经验去应对考试,是很难通过考试的!所以,除了极少数基础极好又极聪明的考生外,大多数的考生要通过考试,是必须以充足且有效的复习时间为保证的。没有这一保证,任何好的复习方法、技巧都是纸上谈兵。 但是光靠充足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医学考试需要复习量极大。但若能抓住其重点,则能成倍地减少复习负担和复习量,又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实践技能的考察以实践能力为考察,虽然每年的通过率较高,但作为医师考试的“开门砖”也不容我们忽视,实践技能考试分为三站:即第一站: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37分);第二站: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40分);第三站:上机操作(23分)。在这三站中,以第一站和第二站得分最为容易,第一站很容易得到35分,第二站40分,这两站加起来就可达到75分,已足够通过考试,最后一站内容杂,分值小,答错了也不用太担心 所以要将一二站部分做精做细,不要失分,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笔试命题的“重者恒重,变不离宗”意味着不仅要策略性的舍弃,还要合理安排各学科的复习时间。在600分的笔试考试中,其考查了23个科目(系统)的内容,但实际上这些学科的地位并不是一样的,其分值分布也不是平均的。首先,在这23个科目(系统)中,以专业综合部分所占比例最重,大概就占了总分值的75%。所以如果将专业综合掌握得好,通过考试应是掌中之事。在复习中务必以其为核心,狠下功夫掌握。其次,基础综合15%、预防综合5%,其内容较为庞杂,难以理解,多数考生学习时不太重视,所以在这部分的基础较差,故也应投入相当精力复习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最后,对于人文综合5%,此部分内容比较简单,理解掌握其重点内容即可,注意一般不投入过多的复习时间与精力。
 
考生选取备考复习教材时一定要注意,所选取的教材,一定要能列出重点,削减复习量。作为考生自己,在复习也务必要注意这一点。抓住重点,才能减轻负担,漫长的备考路上,考生要想通过考试途径只有一个,提高复习效率,在庞大的考查对象中抓住重点。
 
三、统筹安排复习对象
 
精讲教材、实践技能教材、冲刺教材及试题是所有考生复习的法宝。对三者关系的处理,正是考生复习的最核心、最关键环节。这个关系处理得好,可以事半功倍;处理得不好,无的放矢,事倍功半,虽付出了极大的艰苦努力,但仍会功败垂成。合理搭配好时间,做出完美的结合,才能真正有序的做好复习,成就考试。
 
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复习对象的选择及其比例确实存在着共性。其大致的比例及时间安排应该是:
 
1.技能考前1个月以前:复习应以精讲教材和试题为主。以精讲教材做系统复习的主要根本,书读万遍其义自现,在初始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应仔细通读全书,了解考试所有考察内容,总观全局,做好准备,有计划有规律的复习,才能事半功倍,同时应配以对应习题加以巩固,以真正理解此内容。此阶段要注意,要有耐心。要细心,做到全书通读,夯实基础。
 
2.技能考前1个月:复习应以技能教材为主要对象,实践技能考试虽然考察内容比较简单,但也依旧不容忽视,大家要在这一期间,做好三站内容的系统复习,锻炼操作能力。病史采集题是根据大纲要求的病症综合起来的,一般有50多道题让考生抽。回答很有技巧,在进行任何症状的采集都应用“公式”:即问病史:包括5部分( 病因、诱因 ;主要症状的特点;伴随症状;全身状态,即发病后一般状态;诊疗经过),和既往史(相关病史;药物过敏史、手术史,一定要提及,每年的的评分标准都有此项),即可得80%的分值。病例分析部分一般会有60个病历供考生选择,病历分析中要重点注意五点:初步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原则。所以此阶段学习主要是记住公式,活学活用。
 
3.技能考后1个月内:应以冲刺教材及试题为主。刚刚考完实践技能,大家依旧不能松懈,在这阶段,我们应出抓冲刺内容,重点串联,以题带考点,深刻理解考题,分析考点,记忆重点,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考前一月:以精准考题为主,考前这一段时间,应运用预测题或模拟题,模拟考试,感受考场,了解考题类型,测试自己的不足,养成考试答题惯性,以最佳的状态来应对考试。
 
好的应试成绩需要好的复习方法,做出统筹安排,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统筹安排”意味着考生要科学地处理真题、单元练习题及全真模拟题之间的关系。以上三种题是考生面对的三种主要的试题复习资源。在这三种题中,考生要高度重视对历届真题的作答、理解与举一反三的灵活应用。这是因为:其一,由于医考这一考试的重点非常突出,历届真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正是医考重要考点的汇集,或者说真题真实地展现了医考的重点。其二,每年医考命题的考点与上届或上几届的考点一直存在着较高的重复率,不同年份的真题,考查同一知识点仅仅是改变一下题型或角度而已。所以,相信这些考点在今年的命题中还会相当高程度地再现。其三,个别试题在上下届命题中甚至会几乎一字不变地再现,对于熟悉真题的考生而言,这些试题简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 把握医考规律,统筹安排复习时间,真正做到教材、实践、试题三者合一。
 
四、转变思维 收获成功
 
现今医学考试的参考者,以医院的医务人员及刚毕业的毕业生为主。而学校教育、临床经验、医学考试三者之间其实区别很大,这些区别实质就是三个思维,即学院思维、临床思维和应试思维之间的区别。也就是说,学校优等毕业生、临床专家、医考专家(指高分获得者),三者之间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为了顺利通过医考,考生必须转换应试的思维方式。如果说掌握医考规律是成功的前提,合理安排复习是成功的主体,而转变思维才是医考成功的关键!
 
“知识能力不等于得分能力”,即使考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也掌握了治病救人的临床经验,甚至是学富五车,但不等于考生能做对医学考试试卷上的命题,从而将知识能力转换为得分能力。具体到医学考试,造成知识能力与得分能力之间存在有差距的原因有多个,包括:
 
有些临床专家型的考生一直不适应医考命题的思维方式,结果很吃亏。以部分临床经验丰富的考生为例,他们每碰到医考试卷中的病例型试题,其第一个反应经常是“我治疗过这样的病人,当初是怎么怎么做的”,于是自觉不自觉地依其临床经验选出了答案。殊不知,临床经验的思维习惯与方式和医考中的命题及做题思维习惯与方式是有一定区别的。但在长期临床习惯思维的驱动下,自觉不自觉地会凭经验做题。而医学考试命题比较单纯,一般一道题考察一个对应疾病,你只需依这个题的意思去作答就行了。
 
对于刚毕业的毕业生来说,也许他的基础知识较好,也许他在学校时是学霸,在医考的考试中,其实也是不占优势的,因为学校学的知识比较单纯,应试考察也比较简单,而医学考试,他是将临床与基础知识的总结,是全方面个人能力的考察,所以只有学校学到的基础知识,来应对考试,即使你是学霸,也是不占优势的,所以就算在学校基础有多好,或成绩有多优秀,也不能停滞不前,应做好应试转变,学会应对医学考试。
 
归根结底,无论考生身份如何,都需要注意,要完成从学院思维或临床思维到应试思维之间的转变。医考复习必须掌握应试思维,训练得分能力。这在复习中是压倒一切的,是重中之重。也只有转变思维才能获得成功!

继续浏览有关资格考试的文章

个性定制课程

优惠课程

优质教育机构

根据需求定制课程